布料,通常做为人们服饰设计与制作的原料,近日,学前教育二系艺术教研室举办了“碎布代画笔,布贴新创想”的布贴画展,2017级及2020级1-2班同学们直接用布料来“画画”。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又叫布堆画,布贴花,拔花,其起始于隋唐,以各色布料(如凤尾纱、棉布、丝绸、牛仔布)为原料,通过剪贴,拼接,缝合等制作方法创作完成。其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学前教育二系2017级及2020级同学们这次紧紧围绕布贴画这一创作主题,通过对其工艺的深入了解与学习,对其材料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对布贴画实际创作过程的体验,加深了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知。
周黎老师为我们拍摄的“布贴时光”,“每次走过都是一种收获”。
.png)
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常常根据对当下材料的一个感受及其引导性不断修整完善自己最初的创意和画面构思,同时也在这样的方式和情境中不断实现自己在材料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形成对综合性材料的敏锐感受力和运用能力,能在艺术创作中自由的创造性的进行表达,思考与实践。领会材料与主题表现的深刻联系。

.png)
布贴画的创作,同学们除了运用布料本身这一材料外,大部分同学还根据自身主题性表达的需要运用了多种不同材料与布料进行结合与尝试,带来了许多新的视觉感受与空间性的表达,为布贴画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很好的体现出了布贴画在表达美的时空,美的情趣上的丰富质感与魅力,以及其能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生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形式与内容的多元性。
.png)
.png)
.png)
学前教育二系
2021年11月29日
(微信扫描分享)